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最高募资230亿元!最年轻独角兽京东健康IPO,互联网医疗行业迎风口
最高募资230亿元!最年轻独角兽京东健康IPO,互联网医疗行业迎风口

11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京东健康计划在香港上市最多募资35亿美元(约合230亿元人民币)。

另据报道称,京东健康有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Pte)、高瓴资本和贝莱德集团(BlackRock)他们同意认购多达13.5亿美元的股票。该公司计划在12月1日为此次发行定价,并于12月8日上市。

京东健康成为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独角兽,同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独角兽。

京东健康至多募资35亿美元

已敲定高瓴等6位基石投资者

11月25日,据彭博社报道,京东健康计划在香港上市中募资至多35亿美元。京东健康将发行3.819亿股,发行价指导区间在62.8港元至70.58港元。美国银行(Bankof America)、海通国际(Haitong International)和瑞银集团(UBS)是京东健康IPO的联合承销商。

报道称,京东健康有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Pte)、高瓴资本和贝莱德集团(BlackRock)他们同意认购多达13.5亿美元的股票。

从京东健康的发展历史来看,京东健康从2014年2月开始独立运营,2017年12月推出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并在2019年11月京东健康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A轮融资,

随后在2020年8月,京东健康再获高瓴资本B轮投资,投资额约为8.3亿美元,投后估值达300亿美元,为京东集团总市值的四分之一。

其实,早在高瓴进入之前,市场就为京东健康给出了更高的估值。2020年3月18日,《2020胡润中国百强大健康民营企业》发布,京东健康以480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列第24位。;另在2020年8月4日,京东健康又以500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35位。同时成为胡润百富榜上最年轻的独角兽。

不出意外地,高瓴资本也成为京东健康的第二大股东,其控制的SUMXI Holdings Limited在IPO前持有京东健康4.49%的股份。

此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霸菱亚洲投资旗下Triton Bidco Limited与CPE ChinaFund各持股3.16%。

从此前所披露的股东情况看,京东集团则是京东健康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1.04%,预计IPO后仍将持有京东健康不低于50%的股权。

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公告日,刘强东持有JD.com可于股东大会就决议案行使的投票权约77.2%。刘强东、Max Smart Limited及FortuneRising Holdings Limited将于上市后被视为控股股东,连同JD.com及JD Jiankang将构成本公司的一组控股股东。刘强东、京东等则是京东健康上市后的控股股东。京东健康作为京东集团子公司,将继续与京东合作并接受其包括物流服务、技术、用户流量、付款处理以及市场营销及行政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京东健康盈利增速

上半年收入88亿元

目前的京东健康旗下拥有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若按照2019年按收入计,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目前已建立涵盖行业领先的制药公司和健康产品供应商的供应链网络。

此外,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京东健康的线上平台利用京东健康的品牌知名度,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以及专有技术平台,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品类,与京东大药房形成良性互补、各挥优势。

2017年至2019年,京东健康的总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88亿元。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项目,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3.7亿元。

在收入方面,收入主要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其次来自向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以及向供应商和第三方商家收取数字化营销服务费等。不过,零售药房业务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大部分,于2017年至201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京东健康总收入的88.4%、88.8%、87.0%、87.5%及87.6%,而平台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9%、7.4%、7.3%、7.3%及6.8%。

平台拥有超过6.5万名医生

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

10月29日消息,在2020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面对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京东将秉持开放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以组件化、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式将京东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和京东健康一起参与到行业的变革中,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全新生态。

与此同时,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指出:“万物向新、聚势而行”。即,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常态下,京东健康向行业各领域、各类型合作伙伴分享了大健康产业新渠道、新场景、新模式的洞察,并促进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推动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辛利军表示,大健康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不是局限于某个环节、某项技术,而是应站在产业链全局视角,从健康管理全流程出发,推动各环节、各场景的技术创新。京东健康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共生共赢的大健康生态,重塑整个行业价值链条的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京东健康提供综合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例如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健康服务等。该等服务7*24全天候提供。京东健康组建了自有医生和外部医生团队,截至2020年9月20日,平台拥有超过6.5万名医生。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线上平台上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全渠道布局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于2017年至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京东健康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截至2020年6月30日,超过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健康的平台购买医药和健康产品或医疗健康服务。

京东健康表示,集团的业务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京东集团的平台,包括京东集团提供的广泛服务,以促进京东健康产品和服务的线上销售和营销、技术和流量支持、忠诚计划共享、物流服务安排和支付处理服务。

互联网医疗行业迎风口

阿里健康年内涨超120%

互联网医疗行业,目前在中国正处于持续性的风口。今年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两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已涨“疯”。

截至11月25日午间收盘,阿里健康(00241.HK)年内已经大涨121.78%,最新总市值为2685亿港元。

另外平安好医生(01833.HK)年内股价一度高涨,至8月3日触及历史高点,前7月股价翻番,累计涨幅达107.39%,不过随后股价震荡下跌。截至发稿,平安好医生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达61.65%,最新总市值为1045亿港元。

或若京东健康实现上市,将与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在港股医疗健康板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浦银国际表示,互联网医疗业态百花齐放,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形式尝试解决各种医疗系统的痛点。政策不断释放利好消息,此次疫情也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了决胜时刻。

阿里健康医药电商平台流量优势明显,互联网医疗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医药电商的市场份额排名稳居全国前二,阿里健康的流量成本和品牌优势是其他医药电商无法企及的。

不过,京东健康凭借其电商优势、平台优势、运输优势等,若其上市成功,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或再起新秀。

互联网医疗仍处初级阶段

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政府发布的第一份详细的、包含明确时间表的线上医疗服务医保报销政策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根据地方医保政策和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内容确定支付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

京东健康表示,随着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正在同步经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改革,预计将会通过促进院外渠道的发展以及加速数字化程度对药品流通和医疗服务的提供带来深远的影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8.13万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人民币21.7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4%。

大数据、云存储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可及性已从本质上改变提供健康产品及服务的方式。数字大健康市场主要包括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线上消费医疗健康及数字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

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同样,2019年,就中国门诊量而言,在线问诊占总咨询量的6%。此外,2019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3.3%。

然而,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政策及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以及在COVID-19疫情的加速下,京东健康认为,大健康市场的线下参与者越来越关注其数字化战略。

来源: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bp@pelist.com。

免责声明:


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部分文章转载前未联系到作者,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15-2016 上海谷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37788号 技术支持:谷根资产
021-66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