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集团业务
14家上市银行晒成绩单:谁家增长谁下滑?
14家上市银行晒成绩单:谁家增长谁下滑?

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披露行至中途。截至目前,已有14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2017年中报披露,包括交行、5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和4家农商行。

数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集体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股份行中只有招行净利增速超过10%。在整体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下,“营改增”大幅减税、拨备计提略有减少都对净利增长提供正向支持。

从资产负债结构看,上市银行受“强监管”政策影响,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整体压缩,“表外转表内”特点明显,贷款增速明显高于资产增速,其中以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和按揭贷款为代表的零售贷款增速较快;负债端则将存款吸收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保持适当的同业存单发行,以抵消同业负债规模下降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上海银行双双“缩表”。

此外,此前银行股相对较低的估值,也吸引了证金公司、社保基金在二季度市场增持。数据显示,14家银行中有6家银行上半年受到证金公司增持,其中南京银行已被增持至接近“举牌线”。

资产端:加大零售贷款投放

截至6月末,前述14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至35.32万亿元,其中,贷款增速(7.75%)明显高于资产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上海银行上半年双双“缩表”。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今年加快“轻资本、 轻资产、轻成本”经营转型,通过主动“缩表”,控制该行总资产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放缓资本消耗速度。

从结构来看,除交行、杭州银行之外,其余银行上半年均选择压缩同业资产,其中中信银行压缩超过2800亿元同业资产,位居已披露中报的上市银行第一位。

而受“表外回表内”的大趋势影响,除少数几家农商行外,主要上市银行上半年贷款增量均远高于以债券、非标为代表的投资类资产增量,其中中信银行上半年贷款余额增加逾2100亿元,投资类资产余额则减少超1600亿元。

整体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投资类资产增加以高等级债券、货币基金、非标资产为主,部分银行由于上半年信贷额度不足,也会选择通过信贷类非标继续进行表外融资。

贷款方面,受监管趋严、“营改增”和票据利率走高等因素影响,上市银行票据贴现融资业务量明显减少,而在零售贷款和公司贷款之间,上半年前者增速普遍高于后者。以正在进行零售转型的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上半年零售贷款增量是公司贷款增量的9.2倍;中信银行上半年零售贷款增量更是达到公司贷款增量的18.41倍。


而在零售贷款的结构中,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增长主要集中于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

负债端:将存款放到更重要位置

除同业资产在压缩外,上市银行同业负债也在整体压缩。数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整体压缩超过7000亿元,较年初下降幅度超过10%,其中光大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压缩就超过3100亿元。

此时,银行为增加负债规模,将存款吸收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上半年14家银行总存款增量接近7000亿元,基本抵消同业负债规模的下降。其中招行期末存款总额较年初增加3402.05亿元至4.14万亿元,中信银行存款总额则较年初减少近1900亿元。

不过在存款结构上,上市银行呈现和去年存款活期化不一样的特点,即“零售存款占比上升” 、“定期存款占比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复杂的市场利率变化影响,商业银行出于稳定负债规模和成本的考虑,通过营销以及大额存单发行等方式,加大对定期存款和低成本零售存款的吸收。

此外,还有部分股份行和大型城商行继续扩大同业存单余额,以招行为例,该行期末同业存单余额即较年初增长26.7%至2385.34亿元。

有分析师认为,这一方面是这些银行根据市场利率走势进行主动负债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发行3个月以上期限的同业存单,来代替正在萎缩的同业负债,改善LCR(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这时同业存单更多的成为银行跨季流动性管理的工具。

营收整体下滑,净利润集体正增长

经营业绩方面,数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97.21亿元,同比减少超50亿元,其中7家银行(含4家股份行和3家城商行)营收同比下滑。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受负债成本高企和净息差走低因素影响,14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整体同比下滑3.89%,由于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接近七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带动营业收入的整体下滑。

利息净收入下滑的背面,则是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长。数据显示,14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1.92个百分点至34.48%,其中手续费佣金净收入较年初增长8.65%至159.9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招行,在上半年出现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逾36亿元的情况,该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3.17个百分点。招行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这主要是受监管趋严、资本市场表现,以及“营改增”对票据业务非息收入的负面影响。

不过,在14家银行营收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前述银行集体录得净利润增速正增长,主要是因为营业支出的减少。其中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股份行和大行。

上半年14家银行上半年税金及附加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77.46%(受“营改增”影响)、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略有减少,都为净利润增长作出正向贡献。以南京银行为例,该行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7.04%的情况下,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逾50%、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减少逾80%,进而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98%。

值得注意的是,14家上市银行中有5家银行上半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及去年同期,这些银行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不良生成率也环比去年下半年有所企稳甚至下降。整体而言,前期拨备较为充足的上市银行,在资产质量好转时也将迎来减少拨备、释放利润的时期。


延伸阅读:


中小银行借金融科技发力零售理财 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怎么样?

监管“工具箱”充分

在近日举办的“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如何缩短同业理财资金投向企业的链条、提高这些资金投向企业的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应该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肖远企表示,下一阶段,银监会将对银行业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三大领域展开重点治理,并将通过自查、监管抽查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监管“工具箱”中的工具仍较充足,未来会根据情况拿出来用。

整顿银行业乱象,为何同业、理财和表外首当其冲?监管层表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三大领域乱象最为突出。肖远企表示:“同业里有理财,理财里有同业,表外里有同业也有理财,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嵌套,有的非常复杂,银行业自身、监管都很难看清其基础资产,难以穿透,甚至很难看到由谁来承担风险。”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领域的治理对实体经济的震动和影响最小,且整治以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最明显、最直接。

银行业内普遍预计,接下来金融监管部门的同业业务监管或将再度升级,在监管强调防范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同业业务将继续呈现明显收缩的态势。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往依靠发展同业、理财来扩张的中小银行将全面进入“缩表”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一位长期从事银行业研究的分析师表示,四大行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比重一般均在10%左右,甚至更低。这也是工行为自身同业业务划“红线”的底气所在。

不过,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考核新规未来仍有升级可能,不排除逐步将资产规模的门槛下沉,向中小银行推广的可能性。

借金融科技发力零售端

值得关注的是,7月银行同业理财规模扩大。根据普益标准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7月银行同业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合计1555款,环比上涨275%,收益率则出现全线下降。多数专家表示,短期的规模上升并不能改变同业理财规模收缩的长期趋势,同业理财收益呈现整体回落的态势,也说明现阶段同业理财发展受监管政策的约束很大。


专家认为,由于央行推行宏观审慎考核、银监会实行“三三四”专项治理等严监管政策,预计未来银行业开展同业理财业务将会更为审慎。与此同时,把更多的精力聚焦于零售端将成为中小银行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

不过,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强调,对银行业而言,由聚焦同业转向聚焦零售并不能称为“转型”,更准确地说,这是对传统的回归。“银行理财本身是从零售做起的,零售业务也一直占大头,即使过去几年同业业务大发展,其占比也远不及零售部分。”曾刚说。

记者通过梳理几家银行的半年报发现,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的零售业绩格外抢眼。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零售营业收入与利润高速增长,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达到40%,利润总额占比高达64%;零售存款、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较年初提升2.32个和4.56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逼近1亿元大关,达97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89%;管理零售总资产逼近6万亿元大关,达5.9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6.65%;零售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达561.19亿元,占比49.81%。

Copyright © 2015-2016 上海谷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37788号 技术支持:谷根资产
021-66600622